[paragraph]甘棠崔家——太平闲谈 在追忆了赶坦如何改为甘棠以后(这方面我有两篇拙文,但是我让他们投错了胎,麻烦大家到“幽默与稿笑”里看了。不过,这个低级错误犯的有点歪打正着)我们再来谈谈赶坦的形成和甘棠崔家。 赶坦主要由赶坦崔、赶坦胡村组成。有人说,唐代以后,胡姓从黄山北麓的尚书岭迁入; 据民国18年(1929)版本的《仙源崔敦五堂支谱》载 :崔氏“自唐代崔群以后世居宣州,元代崔寿一由宣城洪林桥迁太平东乡(今甘棠一代)黟山(黄山)之阳,为始迁一世祖”。此后这两个姓氏在这里繁衍生息,又形成分支,从而构成了赶坦胡家和赶坦崔家两大家族。如此说来,崔氏已经在赶坦定居至少有700多年了。文化大革命以前,在立新村的东边和西边生产队还各有一座崔氏的长房祠堂呢!但是,经过了那场浩劫,它们已经荡然无存了。 由于崔姓是甘棠一大姓,历史上又出过大官和名人,故甘棠又有“甘棠崔家”之称。而据我所知,崔姓不仅是甘棠的一大姓,而且还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呢!据《中国姓氏寻根》(胡尧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说,崔姓确实原籍在山东。崔姓源于姜姓。西周时,齐丁公佶的嫡子季子把君位让给兄弟叔已,自己住到崔邑(在山东章丘县西北),从此称为崔氏。崔氏子孙一直是齐国公卿之一,季子的八世子孙崔抒一度执掌国政。后来崔氏在争权斗争中失败,子孙逃往鲁国。崔氏十五世孙意如秦代被封为东莱侯,他的长子崔业西汉时继续被封为东莱侯,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山东临清一带)。东汉以后清河崔氏成为山东望族,魏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一向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到了唐朝,官员修订氏族志,仍然将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李世民看了以后非常生气,说:“崔氏早已衰败,既无显宦,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于是下令改以李氏为第一,皇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为第三。尽管这样,在唐代崔氏仍然地位显赫,据统计,有23个人做过宰相。我非常愿意甘棠崔家就是这个曾经位于第一、尽管天子意志仍然傲居第三的山东崔氏的正宗后裔。 甘棠崔家也确实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和革命志士。有史料记载最早的就是明朝,如成化年间担任布政史的崔师训;诗人、嘉靖八年(1529)登进士尔后担任御史并被世宗夸称为“真御史”的崔涯,为官清正廉明,遇事敢讲话,纠劾不避权贵,可以算是铁面无私了;万历年间有驻高丽大使崔廷建。清朝崔氏也出了不少名人。有一个崔彪不能不提。他在克复福建沿海诸岛、直抵厦门、金门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曾经担任台湾水师左营左都督,“身历百战,体无完肤”,当时的康熙皇帝亲自授他荣禄大夫,食俸一品,相当于今天的“享受正部级待遇”,可以算十分了得了。同治年间的进士崔澄、崔倪立等也都是甘棠崔家的人士。做官的名人还有光绪十五年(1889)赏二品顶戴,奉诏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秘鲁三国,著有《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十六卷的崔国因。甘棠崔家也出名医。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甘棠有一个名医叫崔默庵,他的医术非常高超,被晚清陆定圃载入《冷庐医话》。这《冷庐医话》在中国中医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呢!它主要是记述古今医家的医德和对古今医书的评价、医界的见闻和对西洋医学的看法等等。另外,据史料记载,甘棠崔姓曾于光绪八年(1882)在河街设牛痘局,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近现代甘棠崔家的名人也很多。首先是甘棠崔家出革命志士。在腥风血雨的黑暗年代,甘棠崔家有志青年崔思权,属崔姓六公支脉的一支,20岁就投身革命,先后担任了中共太平县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和太、石、旌中心县委书记,29岁就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崔思权的父亲崔思庆则是国民党员。其次是甘棠崔家出才女。当代女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崔之兰(1902-1971)是甘棠人,她的关于“蛙类鼻器官发育”的研究,推动了国际两栖动物类发育形态学的发展。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江南(刘宜良,他写了一本《蒋经国传》)的夫人崔蓉芝女士的故乡就是甘棠,1988年4月16日至17日崔蓉芝曾经到甘棠探亲访友。再次是甘棠崔家出名僧。一个佛号叫义方的九华山名僧就是甘棠崔氏的后裔,他的俗名叫崔思庆(1914~1959),义方在住持九华山天台寺的9年间,就将6777卷明版的《大藏经》全部研读,建国后,先后担任了安徽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猴魁 某朝某代,在黄山的山腹中,住着一位终年以打柴、采茶为生的老汉王魁。在他家的屋后面,是一处高峻的悬崖,怪石嶙峋的峭壁之上,自然生长着十几棵茶树,因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半天云中,根扎在悬崖的缝隙间,吸收日月之精华,这些茶树因此长得分外鲜灵,终年郁郁葱葱。也曾有人想上去采摘这些仙茶,结果摔到山崖下丧了命。 老汉王魁在山中时常见山猴们在悬崖峭壁间自由嬉戏,灵机一动想了个招:何不捉些猴儿训练它们去崖上采茶?寒暑几度,王魁终于训练出一批可以采茶的猴子。 这年春天总算从那高高的悬崖上摘回了茶叶,他使出家传绝活手艺,连夜将其制成香气清雅绵长、胜似幽兰的茶叶子。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地方官的耳中。官老爷立即差人前去强行收购,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献给皇帝老子品尝。皇上倒是个识货的,饮后只觉喉底回甘,齿颊留香,不觉龙颜大悦,便赏了地方官一个五品官官衔;对这茶也大加赞赏,问其来历,得知是一名叫王魁的老汉用猴子采下的这人间仙品,就给这茶赐名“猴魁”。从此,这猴魁茶便成了贡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