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4-30 11:27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31 14: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助于预防冤错案件4 t$ i- n" O2 N' f u* {
) Q4 c0 [, B; i4 [" k1 | 从总体内容和框架来看,这两个《规定》是全新的,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创新和突破。切实把两个《规定》贯彻好、执行好,对于提高执法办案水平,预防冤错案件的发生,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新华社电)/ S3 x/ S, W7 [( M& e+ l8 d+ X
0 ^8 z9 P$ W7 b 解读《非法证据排除规定》3 j) m# I& i5 w0 U
6 M9 ~7 z4 h$ n8 x2 |6 a0 }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不仅强调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还进一步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体性规则,主要是对非法证据特别是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二是程序性规则,主要对排除非法证据问题规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 V2 s* d6 s3 a$ \
8 Z M6 v* V# F/ K3 A4 C I
改革:明确非法言词证据和讯问人员出庭作证问题* K% a! G7 j$ u! r
/ M& m9 e( y8 X( L
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与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相比,有哪些重大改革?* e( r; R0 o! m. j; _4 J0 U( Z; ~
2 f/ A$ j+ ~/ h- q+ {
答:《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Q* o. t/ @8 j, i' r4 m5 G9 u- r% ?; `' R1 z; G9 {0 @
第一,明确了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对象突出了重点:一是突出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情况复杂,难以作出一概禁止的一般性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主要是对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操作规程作出了规范。二是突出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非法言词证据包括实体违法,如以刑讯逼供取得口供;程序违法,如侦查人员违反规定单人取证。对于程序违法取得的言词证据,实践中一般均应补正、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明确规定,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A2 f3 |* z1 i7 K8 q
% T3 s* U: z- D+ f" F7 A& e 第二,明确了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的初步责任。虽然控方承担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合法性的举证责任,但是,启动这一程序的初步责任应由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承担,以避免不负责任地随意启动对证据合法性的“审理”程序的情况。, v4 l, z, Y/ ]% C
$ }; a0 Y# Z( U% u& L
第三,明确由控方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和相应证明标准。) q3 Z. S# q# C! A
9 [6 C3 z- D1 q+ ~" v: M
第四,明确了讯问人员出庭作证问题。法庭审理中,对于有无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控辩双方往往各执一词,查证十分困难。《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7条规定明确了讯问人员出庭作证问题,这也是重要的新的规定,既避免了动辄要求讯问人员到场,也保证了讯问人员必要时就其执行职务情况出庭作证,有助于便捷、有效地查明证据取得的合法性问题。9 F4 m2 ?7 Q5 l. _' C! Q1 L9 R
; u/ s& d4 x" c$ D 第五,明确了对非法取得的物证、书证的排除问题。对此作出原则性规定,即“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 j0 K/ B T! w o: }6 D" j Y- Y, i$ X' C
出台背景 , [( I8 R7 Y3 F, _, X6 Z
+ u; D& k: ]2 M! u& R! o$ F; [: J" f
证据规则“不够用”
) r+ W' a/ B2 B. Y- X8 E2 ?+ E& ~: E1 e
1996年,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作了全面修改,其中关于证据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1998年、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先后分别作出执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但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u( ]" v/ C) U" N0 o
9 n# X5 R! A8 t, W& m y) S
案件质量问题不少
8 v0 ^- Z3 X; g; e( J- i$ n3 ?$ ~( N# G F3 ~% Z$ v9 t. D) \
自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以来,各地公、检、法机关和广大刑事辩护律师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办案,侦查、起诉和刑事审判案件质量总体是好的。但是因制度不完善,执法标准不统一和办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不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案件质量问题。
D1 [$ H0 ]) b/ g$ L
& }+ j" U* V# H* D 重要意义$ o. p2 [5 h9 N7 C# ~' E
) a, d( R# @1 r: J9 z3 |$ c% |
刑事案件要求更严
4 X3 D' J2 u* }1 Y% B, n/ |- x6 ]6 N0 ?, M ?; R+ N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总结近年来司法实践经验,特别是办理死刑案件的实际,共同起草了《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0 k9 o% l! _; T5 P! o+ l4 c
, k+ Q0 _* `9 K! p% Y% ~2 n( b
这两个《规定》对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于全面准确执行国家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刑事政策,依法惩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