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精彩图文

楼主: 崔兴威

一门百相辅的千年望族——博陵崔氏(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4: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桐曾赋《庚辰岁归省感故里入洒》诗:“十年乡梦白云涯,归日残墟欲泛槎。野哭有人悲税役,春农无地种桑麻。鱼龙水阔通层汉,雁鹜烟深影断沙。心折不堪回皓首,啸歌酤酒醉渔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9: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崔氏是从炎帝神农氏子孙中崇拜的四岳部落之后裔分支,姜尚之孙季子食采于崔,后以太公五行八卦图命短尾鸟【崔】为图腾的大山纪历族人,淮夷分支,我族居安平房,分居博陵三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07: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博陵郡望 源自博陵' K7 ?/ K7 m( h
        --从博陵说起
    ' H2 L' Q# Y5 ?7 b* i! C$ S
    , f! [3 ?$ Q( ?( o$ x
    8 ]4 A5 c+ p% i) E! C+ d$ x9 z: W; \! r$ h! S$ W

    9 P8 L( k  s: [1 k8 |2 ?; h/ k  }, j, `. M    博陵崔氏,一个千古不衰的名门望族。其郡望之名称,源自帝王之家的陵墓。据《后汉书·桓帝纪》:“(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又“(延熹元年)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园陵。”东汉末年,梁太后和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当权,汉质帝刘被梁冀鸩毒驾崩,太后将袭为蠡吾侯的刘志征召到夏门亭,准备将妹妹嫁给他。于是兄妹二人定策禁中,拥立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桓帝的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刘翼死后,儿子刘志袭封为蠡吾侯。刘志即位当了皇帝之后,追尊父亲刘翼为孝崇皇帝;母亲郾氏是刘翼的媵妾,故追尊为孝崇博园贵人。梁太后驾崩之后,才又追尊为孝崇皇后,其园陵曰博陵。汉、魏晋时期,安平为博陵郡(国)治所,故又称博陵。' n& z# v& H1 q) q

    * Z/ x9 t+ _- M2 p% M" ], v/ g    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博陵,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有:“晋伐我,至博陵。”事在齐威王六年,战国时的齐国,都于临淄,辖有山东的济北、胶东之地,既是来伐我,博陵自是齐国之地。唐张守节《正义》仅称“在济州西界也”。唐杜祐《通典·郡县·博平郡》:“博平:齐之博陵邑也。有摄城。汉博平县故城在今县东界也。”《元和郡县志》、《嘉庆一统志》也俱称:春秋齐国有博陵邑。汉置博平县,属东郡。唐太宗贞观时并入聊城县,武则天天授年间又恢复设置。今山东茌平之博陵镇即此。治所在蠡吾。: U2 l+ Y1 N8 ^9 L

    ! }4 w0 m9 H5 U6 J% J) e9 _9 Z蠡吾,原为河间国的属县,据《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记载,蠡吾侯刘翼,为河间王刘开之子,长的非常漂亮,邓太后以其为平原怀王之后,留在京师。邓太后驾崩后,安帝的乳母王圣和中常侍江京等,诬陷他和邓骘兄弟谋图不轨,被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刘翼于是谢宾客,闭门自处。汉顺帝永建五年,河间王刘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儿子刘翼,顺帝从之。蠡吾便由县升为侯国。后来置以为郡,当时不过是仅为奉护园陵而设,且时有兴替,然而,作为一个皇帝登上九五之尊前的藩邸所在,绝非一般郡县可比。桓帝之母郾氏未崩之时,就曾分巨鹿九县作为她的汤沐邑。到桓帝永康元年,河间和博陵二郡,竟可以同汉高祖刘邦为太上皇所建的新丰,以及高祖发迹的家乡沛县相比拟,其繁盛之概可以想见。《后汉书·桓帝纪》就说:“(永康元年)是岁,复博陵、河间二郡,比丰、沛。”据说,至汉末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与之邻境的安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地理风俗记》曰:博陵县,《史记》蠡吾故县矣。汉质帝本初元年,继孝质为帝,追尊父翼陵曰博陵,因以为县,又置郡焉。《桓帝纪》,分中山置博陵郡,在延熹元年。汉末,罢还安平。”杨守敬注说:“《献帝起居注》所载,冀州统郡,其一博陵,迨入魏遂无可考,则郦氏所谓‘汉末罢还安平’者,信矣。”
    6 g$ p$ A5 S8 {, Z9 [! V  b
    % w# m% p+ o' g0 {. @) h0 R% N) m至于为什么罢去博陵郡,恐怕同桓帝的弟弟刘硕有关。汉桓帝追尊蠡吾先侯刘翼为孝崇皇帝,庙曰列庙,陵曰博陵。于建和二年,改封弟弟都乡侯刘硕为平原王,留在博陵,奉刘翼之后。又尊刘翼的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的良乡、故安,河间的蠡吾三县为汤沐邑。然而,刘硕嗜酒,多有过失,桓帝令马贵人管领河间王家事。到建安十一年,国除。蠡吾的博陵郡之名也可能同时不复存在了。
    8 f/ p! ?3 {( Y: k, X) E! V# Y3 U; U# k" C
    晋统三国之后,对地方区划作了好多调整,分封了好多诸侯国,据《晋书·地理志》,晋武帝泰始元年置高阳国,封司马珪为高阳元王,领博陆、高阳、新北城,蠡吾,领四县七千户;汉时之蠡吾,改隶高阳国,而高阳国的治所在博陆。这里所说的博陆,是当时的博陵和陆成县合并后的称谓。当时城在蠡吾南十五里,即北魏时的博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博陵)晋太始元年复为国,今谓是城为博野城。”杨守敬注据《舆地广记》,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并且说:“《晋志》高阳国治博陆,……后魏改县为博野,属高阳郡。《地形志》,饶阳有博陵城,博野有博陆城,是县城屡有迁徙,即今蠡县治。” 由此看来,博野之称博陵也是不无根据的。而且据此饶阳也可以称博陵矣。
    1 A% X2 _- N3 e$ A7 Y) {: V' S$ w: w( ?1 J* ]' D. R
    晋武帝泰始元年,另置博陵国,治所在安平。领安平、饶阳、南深泽、安国四县,一万户。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北魏道武帝皇始二年,改中山国为安州,天兴三年又改为定州,此为“定州”名称之始。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而当时的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 d8 v. k+ U+ n1 a* q

    0 Y- a( m: l2 e! p. a6 D( r; a/ B% @% o% l% D8 l
    蠡吾与博野,北魏时俱隶高阳郡。《魏书·地形志》:“高阳郡:晋置高阳国,后改。领县九户三万五百八十六,口十四万一百七。高阳前汉属涿,后汉属河间国,晋复。有郝神、高阳城。博野有博陆城、侯城、武城、中乡城。蠡吾前汉属涿,后汉属中山,晋属。有清凉城、颛顼城、蠡吾城、石羊垒。”北齐省蠡吾并入博野。《隋书·地理志》:“(河间郡)博野旧曰博陆,后魏改为博野,后齐废蠡吾县入焉。”
    " ~- `6 a: G! O' N: v# I2 O' a) U& B2 P  ?9 O9 k$ N+ `
    至隋,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隋书·地理志。:“安平后齐置博陵郡,开皇初废。十六年置深州,大业初州废。”当时深州治所设在安平,唐时移治所于深泽,一度改为饶阳郡,后又复深州。至宋代又移治静安,在今深县南二十五里。到了明代废静安归入深州,迁治所于吴家庄,即现在深县之所在地。据此看来,深州之称博陵亦不谓无据也。
    9 l" J& @( u! Y( v# X% l& n# t$ R; x- x$ u" I5 s7 |
    隋炀帝又于大业九年十月下诏,改博陵为高阳郡。诏书说“博陵昔为定州,地居冲要,先皇历试所基,王化斯远,故以道冠《豳风》,义高姚邑。朕巡抚氓庶,爰届兹邦,瞻望郊廛,缅怀敬止,思所以宣播德泽,覃被下人,崇纪显号,式光令绪。可改博陵为高阳郡,缓境内死罪已下,给复一年。”后复隶定州。《地理志》又说:“博陵郡旧置定州。后周置总管府,……大业初置博陵郡,又废安喜入焉。”自此至唐,博陵之称专属定州矣。
    5 b$ A* ]" S" X+ `2 o
    1 V$ i9 y/ }, g. q4 v: n& s# w定州的历史变迁,唐杜佑的《通典》记载的非常详细,《通典·州郡·博陵郡》说:“定州,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
    / P* e% U4 t4 i% ~9 q
    4 `8 S; j1 L" |8 g# }5 W$ u6 @% x而据《旧唐书·地理志》:“安平汉县,属涿郡。武德初,置深州,以县属。十七年,州废,属定州。先天二年,来属。……博野,汉蠡吾县,属涿郡。后汉分置博陵县,后魏改为博野。武德五年,置蠡州,领博野、清苑,割定州之义丰三县。八年,州废,三县各还本属。九年,复立蠡州,领博野、清苑二县。贞观元年,废蠡州,博野、清苑属瀛州。永泰中,属深州”这里记述了深州、安平、博野、蠡县、定州等地当时归属变迁的基本情况。& q8 [) p# `2 m: t$ b0 G. X6 a
    3 v4 C! e( C* e2 v+ z5 U
    有趣的是,古之蠡吾为后来之博野,博野则后来的蠡吾,而且几次迁徙更换。据《大清一统志》,今之博野,乃汉之蠡吾,今之蠡县,乃汉之博陵,后魏及唐宋以来之博野。自北齐废蠡吾入博野,历隋唐时,蠡吾故地为博野之西境,宋置永宁军,金改蠡州,并以博野为倚郭,元至元初省博野,三十一年复置博野县于今蠡县界,属保定路,其时蠡州与博野始分,然博野之名犹在故地也。明洪武元年,迁于西南十八里,为今治。由是博野蠡县名称互易,皆非故地。; _( q  L$ f1 o& |9 p/ P! r
    # R( \6 j% l* V; r3 j
    综上所述,大略可知此博陵所指,东汉之时在于今之蠡县或博野,晋至北齐在于今之安平,隋时或谓今之深县,隋唐以后则谓今之定州矣。 0 S* f0 `) f/ C( D
    ; _5 m2 \7 o% [* T
    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今河北安平)。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在安平。北魏复改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仍在安平,直至北齐(577年),三百余年,少有变更。
    + O: o( }9 c6 q$ Q/ K' W3 V$ w# z0 R0 R- e" Q! ]. q8 Q
    7 ]8 G1 b" @$ r8 Z

    ! T. c$ J% x* q% n4 V5 p4 y. {* L. H) _
       崔姓起源西周齐国。至秦朝时第17世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汉朝时,崔业继承爵位,在清河定居。崔业弟崔仲牟,则择居于博陵安平。至此,安平成为博陵崔氏的发祥地。此后,家族繁衍昌盛,到魏晋时成为望族大姓。至唐初位居郡望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两家,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宋代《广韵》载,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将崔氏列为一等大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07: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得姓崔邑 发韧东汉
    9 s( Y8 s" l$ _+ o
    8 A; [& a7 S' `+ @" n% \    --从季子让国,到博陵郡望" T& v5 s" o2 t8 ]; s( w- w

    3 c& q$ @. [  N' |: G) a1 Z5 y9 K" }* z1 K! p% |9 n8 {. P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逊国叔乙,食采于崔(今山东章丘一带),遂以为氏。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八世孙夭,生杼,为齐正卿,谥武子。”+ o7 N* N/ S4 i( I6 o8 ^  V
    8 X, D6 r3 m% L  I+ }# M7 ^: y
       崔杼有三子,其一子子明因齐国内乱奔鲁国,生崔良。十五世孙崔意如,为秦大夫,封东莱侯,有二子:崔业、崔仲牟。
    + M+ f5 \* h- J/ V1 ~7 a0 v; Z; i' e
       崔业,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一带)。自此,崔氏有清河、博陵之分。
    - D: i. D& w& R  _: n% [) d" K+ y
    ) z7 B6 W3 g) I5 Z7 O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崔护博陵(今定州)人,字殷功,诗人,唐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任岭南节度使,年少时曾作《题都城南庄》诗,即世传《人面桃花》诗。诗中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诗连同崔护向村女要水喝,村女死而复活并与其结为伴侣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到元代,被剧作家白朴、尚忠贤等分别写出《崔护谒浆》、《登楼记》、《题门记》、《桃花庄》、《人面桃花》等剧目,有的流传至今。《全唐诗》中,收录崔护小诗六篇。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他的诗是"诗人以诗主人物,故虽小诗,莫不埏揉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7: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陵,本为陵名,现在安平境内有以博陵崔氏墓园为代表的庞大家族墓群。后由陵名转为郡名,始于东汉。《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即今天的河北蠡县。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欧阳忞著《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少有变更。隋时,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7: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陵郡在历史上几经存废,名称几经更迭,管辖范围几经扩减,治所几经迁移。但大体上所辖区域在历史上的河间国与中山国之间。即今天河北的安平、饶阳、深州、深泽、高阳、蠡县、博野、安国、定州一带。博陵的治所,东汉时在今天的蠡县或博野,晋至北齐时在今天的安平,隋时在今天的深州,隋唐以后在今天的定州。而
    博陵崔氏
    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安平一带,因此史书上多称
    博陵崔氏
    的后人为“博陵安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5 15:00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7: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陵崔氏是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
    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到了汉朝,崔业袭爵,居于清河。崔业的弟弟崔仲牟,则另居于博陵安平,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此即为博陵崔氏之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6-6 22:03
  • 发表于 2014-4-30 13: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6-19 21: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山东蒙阴崔姓。家谱记载始祖汝正,元朝居於博陵石马庄,二世崔福迁於莱芜梁坡庄。后八世迁於蒙阴县。崔本家你看能把我们始祖以前的家谱续上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人要厚道,看帖要顶!谢绝无意义字符回复  ←【左边有快捷回复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意见反馈| 中华崔氏网

    QQ|Archiver|手机版| 中华崔氏网 ( 苏ICP备15036060号 ) |网站地图

    声明:中华崔氏网是崔氏宗亲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不属任何氏机构或团体。

    所有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与宗亲交流,均属于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言论信息引起的争议及法律责任!

    GMT+8, 2025-1-15 20:10 , Processed in 0.053411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技术支持:中华崔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